中国微企网
高度近视真的会遗传吗?有哪些治疗方法?
发布日期: 2022-03-16 19:53:01 来源: 人民日报客户端

据统计,世界上高度近视的发病率约为4.2%-21%,其中,我国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一。

特别是我国青少年高度近视发病率达到6.68%-38.4%,且正逐年增加,因此,提高对近视的重视,尽早预防及治疗已迫在眉睫。

高度近视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

高度近视,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,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由“假性近视”(用眼过度而引起,可恢复)、低度近视(<300度)、中度近视(300-600度)逐步发展而来的,甚至还可发展为超高度近视(>1000度)。

从遗传因素来看,高度近视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,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,子女发生高度近视的概率可达98%;

如果一方是高度近视,另一方携带了高度近视的基因,子女约有57.5%的概率发生高度近视;

如果父母双方不是高度近视,但都携带了隐性基因,子女约有21%-22%的概率发生高度近视。

从环境因素来看,坐姿不正、光线昏暗、环境晃动、近距离阅读等不良用眼习惯,睡眠不足、营养不均衡等不良生活习惯,都可能是促发近视,使得近视不断进展的原因。

高度近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

高度近视是一种高致盲性眼病,其绝大多数属于轴性近视,也就是眼睛前后距离延长,眼球变大而导致的近视。这时眼内血管也会被拉长、变细,相应组织缺血就容易发生病变。

比如出现玻璃体后脱离、玻璃体液化;视网膜萎缩、裂孔、脱离;黄斑部萎缩、裂孔等;还可并发白内障、青光眼、斜视、弱视,甚至致盲。

因此,高度近视的患者,一定要养成每6-12个月就去医院检查的习惯。

如果检查发现度数不稳定、周边眼底存在变性,或者存在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家族史,就要缩短至每3-6个月做一次检查。

期间如果出现眼前黑影、闪光,有部分看不清楚,视力突然下降等情况,也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
高度近视应对方法

/  佩戴适合的眼镜  /

高度近视的患者配眼镜与中低度近视不同,不应过于追求清晰度,应该首先以舒服、能够匹配双眼视力为前提。

如果是首次配镜,需要先散瞳验光,14岁以下选择慢散,14岁以上可以选择快散。

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眼镜,最好先配一个低度数的,逐渐适应后再提高度数,以避免出现眩晕,影响生活。

/  手术治疗  /

对于屈光参差的高度近视,也就是双眼视力差别较大,超过了250度,通过框架眼镜进行矫正难度就比较大了,戴眼镜后患者看东西会觉得一高一低,很难接受,可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手术。

如果患者年龄较小,度数不稳定不能手术,就可以先配一个多焦软镜(可配到900度),或者硬性角膜接触镜(RGP),如果实在无法适应,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;成年人则可以选择戴隐形眼镜或手术。

对于没有屈光参差,但也想通过手术摘掉框架眼镜的高度近视患者,还需要满足如下条件:①18岁以上,②近视度数稳定,③眼部、全身条件适宜。

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,广义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类:

/  第一类,角膜激光手术  /

是利用准分子激光使角膜消融气化,或者利用飞秒激光直接切割角膜,在角膜上嵌入一个如同眼镜一般的凹透镜来调整屈光的手术。

目前主流的角膜激光手术又分为三种:

第一种是表层手术,适用于700度以下的近视。是利用准分子激光制造“凹透镜”的一种手术。

第二种是半飞秒激光手术,适用于1200度以下的近视。

是先用飞秒激光切割出一个角膜瓣,掀开角膜瓣后再用准分子激光进行消融,然后将角膜瓣复位的一种手术。

第三种是全飞秒激光手术,适用于1000度以下的近视。

是完全采用飞秒激光进行切割,在角膜基层和基质浅层各扫描1次,形成透镜状角膜组织薄片后,通过一个2mm的微切口取出的一种手术。

相对来说,全飞秒更微创,由于切割少、伤口小,损伤和风险以及引起干眼症等并发症的机会也就比较小。

当然,半飞秒也有其优势,对于一次手术并发症的再处理也有很好的可操作性。

/  第二类,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  /

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又包括两种:

一种是有晶体眼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,可以保留自身原有晶状体,然后再植入一个人工晶体来调节视力。

另一种是晶体置换手术,也就是摘除自身晶状体,用人工晶体进行置换。

/  第三类,后巩膜加固术  /

后巩膜加固术,是通过使用一些材料“兜住”眼球后部,对眼球进行固定,同时引发免疫刺激,促进视网膜、脉络膜的血液循环,起到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。

但狭义来说,后巩膜加固术不属于可以去掉近视度数的治疗方式,只能帮助延缓近视发展,不能让人摘除眼镜。

具体选择何种手术方式,还要根据自身意愿,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及建议下进行选择。

标签: 治疗方法 高度近视

资讯播报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