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微企网
在封控区当“楼长”是种什么体验?听听9天没回家的他怎么说
发布日期: 2022-03-25 10:10:22 来源: 中央长安网

生活,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;岁月,也不会永远静好如初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打乱了许多人工作、生活的节奏,也让这个春天让少了往日的喧嚣和活力。

面对如此变故,在福建泉州这座古老而又爱拼敢赢的城市,我们听到许多故事值得书写,我们看到许多情景值得记录——

在封控区当“楼长”是种什么体验?

叠纸皮箱、清理垃圾、运送物资……1988年出生的黄晓宇,有生以来都没做过这么脏、这么累的活。

疫情来临,作为洛江区检察院一名检察干警,黄晓宇变身封控区楼栋的“楼长”,负责登记业主人数、清理生活垃圾,转运物资,照顾那些出不了门的业主们。

黄晓宇为封控医护“大白”出入消毒

3月14日晚10点多,黄晓宇接到单位政治部主任苏啸鸣的电话,说社区那边人手不足,需要支援。当晚11点多,黄晓宇就赶到大江盛世小区,一直忙到15日凌晨2点多才回到单位宿舍。

15日清早5点多,该小区C区某栋楼某单元要进行封楼,没睡两个小时,黄晓宇又匆匆赶往小区.“要赶在群众出门前,就把楼封好,确保人员不流动。”

接下来,是照顾被封楼栋业主的生活起居。一栋楼有几户,一户有多少人,几户是业几户是租客,这些通通要摸排清楚,一来方便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检测,二来确保物资均能配送到位。

随后,该小区B区的某栋楼也被封控了,黄晓宇这位“楼长”更忙了。B区被封控的这栋楼共有68户208名业主,从第一天到次日,就积累了6大桶的生活垃圾。从上午9点多开始,黄晓宇和保洁阿姨、志愿者便忙着清理搬运垃圾,直到中午12点多才弄干净。

黄晓宇正在清理垃圾

“那几天刚好很热,防护服里都湿了,但是那刻我想起那些环卫工、保洁员,深深感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和不容易,心里莫名的感动……”黄晓宇克服各种困难,为了错开垃圾清运和物资配送时间,他们每天上午9点半、下午3点半清理垃圾;每天上午11点、下午5点配送物资。

平时可以当成普通垃圾处理的生活垃圾,在疫情期间都要进行严格消杀、打包、封盖,然后再消杀再清运。而打包垃圾需要用专用纸皮箱和垃圾袋,纸皮箱还是平的,需要自己叠好、封底,然后在箱底放两层垃圾袋,把垃圾放进去后打包,再将整个箱子用两层垃圾袋包裹起来,再封盖。

仅一栋楼一天就要打包40箱垃圾。“多亏了志愿者大姐,她是主力,帮忙做了好多事。”黄晓宇说,打包垃圾流程繁琐,又不容马虎,一旦造成二次污染,后果非常严重。

垃圾清理干净后,黄晓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我消毒,因为紧接着就要给业主们送物资。“物资里有鸡蛋、牛奶这些不可以挤压的东西,只能用平板车来运送,完成一次配送要跑9趟。”

业主出不了门,很多人很担心,情绪也不好,黄晓宇不断在业主群里安抚大家的情绪。“大部分业主都能够理解,并感谢我们的辛苦付出,这让我感到辛苦很值得。”

据了解,洛江区检察院每天下派15—25人,配合五个小区的管理。“希望疫情赶紧过去,我女儿还等着我给她讲睡前故事呢。”黄晓宇已经连续9天没回家了,他想女儿了……

一张小小便利贴,传递温暖和安心

“有事找中院抗疫小分队,你我携手,共渡难关!”

“病毒可以被隔离,但温暖不会被隔离,在家照顾好自己哟!”

“疫情终会过去,静候春暖花开。别忘记,我们一直在一起!”

……

每一袋物资包装袋上,都贴有写着鼓励话语的便利贴

3月21日以来,泉州中骏广场2号楼居家隔离的住户陆续收到送上门的物资。和往常不一样的是,每袋物资包装袋上多了一张写有鼓励话语的便利贴。

一张小小的便利贴,几句温馨的话语,却让多日来居家隔离的居民倍感温暖。这些便利贴,均来自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疫情防控第一突击队队员们之手。

3月16日,泉州中院派出第一突击队首批30名队员,驰援丰泽区东海街道的相关封控区。其中,泉州中院刑一庭法官助理李祖山等干警被派往东海街道中骏广场,协助做好防疫工作。

便利贴上的鼓励语

3月21日,疫情已持续一周,中骏广场2号楼作为东海街道最早被划为封控区的区域,700多名住户积极响应居家隔离号召,科学抗疫。然而,突击队队员们在一线工作中发现,一些居民由于长时间居家隔离,情绪开始有些焦躁不安。

乐观积极的心态是战胜疫情不可或缺的法宝,助居家隔离人员做好“心理防疫”至关重要!如何缓解居民的焦虑情绪?李祖山和队友们为此绞尽脑汁。

由于疫情防控要求,队员们不能进入封控区上门心理干预和疏导,且上门可能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,李祖山提议,亲笔书写鼓励语和抗疫诗歌,装订在居民购买的外卖、生活用品包装袋上,借助物资运送平台,送到居家隔离的住户上。

李祖山这个提议,与一起值勤的4位队友一拍即合,5个人马上行动了起来。

法院干警在便利贴上写下鼓励语和抗疫诗歌

为了早点将温暖传递,李祖山和队友们在协助社区做好封控工作的同时,见缝插针,一有闲隙,就赶紧拿起笔来,一字一句写下鼓励语或抗疫诗歌,然后一张张装订在居民们购买的物资包装袋上。

“网上有句话说,‘我们待不住的家,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!’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们却还想着鼓励我们,感觉很惭愧,也很感动。”居民许女士从物业人员手中接过物资,一眼看到了袋子上署名“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”的便利贴,对物业人员说道。

附近超市老板和外卖小哥看到忙碌的泉州中院抗疫队员们,深受感动,送来饮用水、葡萄糖补水液和美味的盒饭,向抗疫队员表示肯定和感谢。

便利店老板为值班干警送来葡萄糖补水液

“萤火虽微,但为其芒;萤火虽微,可照旷野。”李祖山说,“虽然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,但是哪怕能多让一个居民安心,或是多给一个居民希望,我们做的就值了!”

“不用担心,我们教到你会为止!”

“请问是徐法官吗?下周二开庭的案件,您能帮我调解一下吗?这几天在家我都睡不着觉了……需要网上调解是吗?我不会操作可怎么办呢?……”3月18日下午,德化法院法官徐晓璐接到了一通来自当事人陈某的求助电话。电话里,陈某声音焦急,表示自己和案件另外两个当事人文化水平较低,不懂得操作小程序。

“不用担心,我们教到你会为止!”听到陈某的担忧,徐晓璐法官斩钉截铁地说道。一句简短的回复,给陈某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

徐晓璐与当事人电话沟通

今年52岁的陈某因种植苗木需要,于2018年9月与银行签订贷款借款合同,并向银行支用20万元贷款用于资金周转;其朋友林某和黄某为该笔贷款提供保证担保。

2021年起,由于经营亏损资金链断裂,陈某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偿还借款本息。银行遂于2022年2月18日向德化法院起诉,要求陈某偿还欠款本金102000元及利息、罚息、复利,并要求林某、黄某对上述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。

接到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后,徐晓璐便多次通过电话与银行客户经理、借款人陈某、担保人林某与黄某沟通,双方对分期付款的期数与金额一直“谈不拢”。

徐晓璐进行线上调解

3月18日,徐晓璐接到陈某的电话后,再次与银行客户经理联系,经过反复协调,最后银行同意陈某、林某和黄某提出的31期分期还款的调解方案。

调解方案确定了,但是难题又出现了。当徐晓璐提出近期疫情形势严峻,为了全面保障当事人的身体健康,需要通过线上调解平台确认调解笔录时,陈某表示他和两个担保人都50几岁了,文化水平都不高,不懂得操作网上小程序。

了解到陈某的困难后,经过简单商量,徐晓璐和书记员当即拉了一个微信群聊,将银行客户经理、陈某、林某和黄某拉进群,通过语音聊天、视频通话等方式手把手“线上”指导4名当事人注册、登陆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”平台。

徐晓璐开展“线上教学”

经过半天的“线上教学”,3月19日上午,徐晓璐、书记员、双方当事人分别在5个不同的地点,通过“掌上法庭”成功确认了调解笔录,双方当事人分别通过“线上签名”的方式对调解协议进行签名确认。最终,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成功在“线上”调解。

“这波疫情来势汹汹,有的法院同仁上前线抗疫,有的则留守法院处理案件以及后勤保障工作,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守护我们的家园。”徐晓璐说道:“作为一名员额法官,现在我能做的便是在疫情期间及时解决案件当事人的司法需求,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。”

有一种心理,叫坚毅刚强;有一种守护,叫逆向而行。

在爱与被爱里,我们并肩同行!只要万众齐心,只要心中有爱,相信风雨之后的彩虹,定当更加绚丽温暖!

相关报道

标签: 他怎么说

资讯播报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