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微企网
田艳涛:暖胃大叔更暖心|医界丰碑·推动行业前行 助力健康中国⑦
发布日期: 2022-03-13 19:48:13 来源: 人民日报客户端

他的成功是必然的。

不论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,还是一个热衷于科普传播事业的达人,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是“闲不住”的,他总想着要干点什么。

胃癌是我国的第二大癌症,仅次于肺癌。从医多年来,田艳涛累计完成了3500台手术,虽然丰富的临床经验使他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,但随之而来的是困惑:如何才能提高国民的预防意识降低发病率?怎样才能让那些得了病的患者积极治疗?国家提出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作为医生要怎么助力?

科普!科普!再科普!

一开始,他在门诊将自己出版的书籍、小册子发给患者,传播疾病防治知识;后来,他主动申请去电视上宣传,从预防到治疗做了一系列的节目;再后来,田艳涛入驻了许多新媒体平台,他说这样更方便了,能随时和网友们分享科普知识。

田艳涛自称“暖胃大叔”,其实看过田艳涛动态的人都知道,他不仅讲科学,还讲医院里的温暖瞬间,与其说他是一位暖胃大叔,不如说是一位暖男大叔。

2022年初,田艳涛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,关于未来,他有许多畅想。

田艳涛 教授

胃癌科普道阻且长

说起做科普,田艳涛是有执念的。话还要从2010年前说起,田艳涛的一位患者——潘老,是国家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,早年间出现过胃部不适,在电视台科普节目看了刘玉村院长的科普后,知道这类人群应该每年进行一次胃部检查,于是来到田艳涛的门诊,检查后潘老和家属都吓一跳,胃癌!好在是早期,田艳涛与潘老及家属沟通后,便立即执行了手术方案,术后潘老恢复良好。

2014年,田艳涛主动找到电视台,开启了他的医学科普之路,田艳涛邀请潘老作为特约嘉宾出席节目,这次上节目,潘老已是术后的第四个年了,节目上侃侃而谈、满目春风的潘老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得过癌症的人。

田艳涛提醒道:“胃癌的发生因素是复杂的,潘老是个典型的例子,饮食习惯、压力、血型、出生地域等易导致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他几乎全占了。首先,他是一个重口味,正常人尝来合适的食物他觉得寡淡无味;其次,从我国胃癌高发地区的分布来看,呈现明显的饮食上的地方特色,潘老的出生地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我国第二大胃癌高发区;再次,潘老由于工作原因导致长期处于紧张情绪中,还有吃止疼药的习惯;此外,潘老是A型血,A型血的人相较其他血型得胃癌的风险高于20%。”

2020年4月,田艳涛的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条科普视频,发布后收获了18.7万网友点赞。他的初心很简单,就是想通过科普视频,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疾病。

50万,100万,180万……随之而来的就是粉丝量暴增,他才意识到:做到了!网友的热情也使得田艳涛动力十足。他说:“只要有一个人看了我的视频、愿意听我的话、受益了,那我的坚持也就有了意义。”

然而,田艳涛知道,科普这条路很长,要做的远不止于此,只有不断创新、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
坚持创新  寻找最佳宣传灵感

田艳涛科普视频的素材来源于生活,他在路上会想,吃饭时也会想,健身的时候还在想——点子从哪里来、怎么将晦涩的医学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。于是,电视剧、优秀的视频、健身动作……都成了他灵感的来源。在这个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,田艳涛说:“会有压力,但只要一想到国家科普事业需要有人去做,那我也便有了创新和坚持的动力。”

你一定想不到,这个拿起手术刀手不带抖、站在手术灯下从容不迫的田艳涛,其实10年前还是一个非常不自信的人。每次科里汇报病例时,他都会提前紧张很久,有时夸张到连声音都在颤抖,有段时间田艳涛十分纠结,甚至都想去看心理医生了。

“那些在舞台上收放自如的人,是怎么做到不紧张的呢?”带着这个疑问,田艳涛反复观看自己在电视节目上的视频,通过和优秀的人台风对比,他发现原来放松的状态会给人更舒服的感觉,他也知道这需要靠经验去积累。所以,田艳涛毅然决选择站在了镜头,将“防治结合”的理念告诉更多人。

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他也会时不时地打开手机和粉丝互动。他说:“有的网友会转发点赞我的每一条视频,也有的网友在底下评论说给了他们很多帮助,每看一次,我就如同打了鸡血,又有了坚持的动力。”

当然,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他表示支持。“真正的大专家哪有时间来玩社交平台!”“我还是喜欢**专家的风格。”“医生就是想让你不停去医院做检查的。”评论区总会有不同的声音,一开始田艳涛也会不舒服,但慢慢也就放宽心了:“我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,我无法控制每个人。”

养胃护胃  从年轻开始

回归疾病本身,田艳涛表示,当代绝大多数年轻人普遍的生活方式,如抽烟、喝酒、吃烧烤,熬夜、压力大,饮食不规律等都能诱发胃癌的发生,。而这也是近年来胃癌的发生率年轻化趋势的原因。看惯了生死的田艳涛,还是会为许多年轻胃癌患者感到遗憾。

不久前,田艳涛为一位二十出头的患者小鹿(化名)进行了手术,尽管手术成功了,患者也正在术后恢复期,但田艳涛总觉得心里很没底。

小鹿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确诊了胃癌晚期呢?原来小鹿虽然年纪不大,但网瘾不小,他整日将自己封闭在房间内,打游戏、吃外卖,甚至能做到三天三夜不跟任何人交流,后被父母送去国外留学。“不曾想留学期间他还是保持着原先的生活状态,后来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,检查后被告知胃癌晚期。”田艳涛感到十分惋惜,他提醒年轻一代,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不能超重。

他坦言道:“我是红烧肉爱好者,但现在我学会的克制,将饮食结构进行了调整,结合运动如今已经瘦了十多斤,肚子也小了。我都能做到,相信年轻的小朋友们更加能做到!”

与此同时,田艳涛也会反复思考外科界一代宗师裘法祖老前辈曾说过的话——一个人把生命交给素昧平生的人,让我们在全麻状态下在自己的体内动刀是何等之信任?“除了父母给予我们身体外,在这个世界上,也只有外科医生能在身体里留下印记了。这种特殊的缘分,除了父母,也只有外科医生才可为!所以,我和患者之间的‘缘’除了倍加珍惜,别无选择。”田艳涛表示,这也是他一心想要科普的原因,希望更多人能免受疾病之苦。

三驾马车助力事业发展

一心向光而行的人是没有时间顾及外在评价的,更何况田艳涛的意志力十分坚定。田艳涛说:“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,自己要什么。科普是多方获益的事情,百姓看到医生传播的正确医学知识能引起重视,做到早发现早治疗。同时医生影响力也能得到提升,慕名前来的患者也就会增多,积累临床经验,以此能达到良性循环。临床、科研、科普是我医学事业的三驾马车,三者是互相的协同、相互成就的关系。”

用事实说话,成绩是最好的见证——2019年田艳涛获得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普奖、2020年获北京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、2021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、2021年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奖……

今年是田艳涛上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的第一年,关于未来,他说:“我想做些不一样的事。”首先,要在国内做一次癌症大摸底,调研至少医生患者家属各一千人,来形成关于《国家肿瘤防治健康科普发展报告》,了解我国肿瘤的发展现状,填补国家空白事业。田艳涛认为,我们要知道健康科普怎么做、需要解决问题在哪、医生有什么困扰、患者需要什么,有了了解,才能推而广之。

其次,田艳涛已经开始着手肿瘤预防书籍的撰写。“未来,我会组织青年医生、学生们共同策划,从大众关心的点去设计内容,尽量使书籍的内容更吸引人,让更多人获益。”田艳涛说。

排版:胡海燕

标签: 健康中国

资讯播报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