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微企网
临港展望“地下送快递” 系统化开发地下空间优化区域交通
发布日期: 2020-12-18 10:02:01 来源: 东方网

想象一下,小区里没有垃圾厢房,看不到回收垃圾的清洁工,也闻不到垃圾堆放的腐臭味。再想象一下,不用去货物堆积如山的快递站点取快递,也不用绕道去快递柜,快递直接出现在家门口的快递箱里。所有这些或许都会在未来的临港实现,而这些场景的实现都基于地下空间的开发。

近日,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《临港新片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导则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导则》),其中根据空间的不同功用,将地下空间分为十大系统,包括:轨道交通系统、地下人行系统、地下停车系统、地下公共空间、综合管廊系统、人防工程系统、地下能源系统、海绵城市系统、地下物流系统和地下垃圾系统。

地下能源系统“必须发展”

其他系统比较好理解。地下能源系统?地下物流系统?地下垃圾系统?是要把发电站、快递柜、垃圾厢房都放到地下?

地下垃圾系统,是指地面上只有垃圾桶,垃圾桶和地下管道相连,垃圾投放后直接进入管道,积累到一定量后,开关打开,通过真空负压的方式将垃圾吸到中央集运站,再由压缩车运输到垃圾处理厂。这样,垃圾的收集处理都放到了地下,垃圾流实现了密封隐蔽,完全与人流隔离,可以杜绝垃圾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。

这种系统适用于开发强度高、环境品质要求高的商务办公区、生活居住区,以及医院、展览中心等公共建筑。国内已经有医院使用这种地下处理垃圾的方式,用于处理污衣被服等。

地下物流则可以理解为地下垃圾系统的反向操作,通过地下物流管道将货物从分拨中心运往配送中心,再输送到每家每户门口的快递揽收盒,从而实现货物在地下全自动装卸、运输、分拣、配送。

有了地下物流之后,不仅能快递到户,再也不用“取快递”了,还可以随时随地全天候配送,再也不用打电话让快递小哥在下班后再配送,而且大部分的配送流程都放到了地下,可以缓解地面交通拥堵。

不过,地下物流系统和地下垃圾系统均属于备选项,在新片区的《导则》中被列为“选择发展”内容,而非“必须发展”内容。地下能源系统和其他七大系统在核心功能区则均属于“必须发展”内容。

地下能源系统的关键在于能源中心。不同于一个楼宇各自使用自己的中央空调系统,地下能源系统把发电机、供冷供热设备靠近或者放在商场、写字楼等能源使用中心区域的地下,楼宇不需要再单独安装空调,这样能源利用率可以达到70%以上。单个能源站供能面积可以达到100-200万平方米。

目前,新片区地下能源系统已初步形成规划,共规划能源中心12处,重点分布在写字楼、商场等商办集中区域。

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地下垃圾、地下物流、地下能源在国内其他地方已有小范围的试点应用,但新片区首次系统化提出这些概念,指出要进行系统化开发和利用。

分区管控,整体开发

除了十大系统,《导则》依据新片区主城区城市空间功能结构,结合轨道交通布局,将城市开发边界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为核心功能区、重要功能区、一般功能区三大类。

《导则》指出,对于不同区域按照定位、功能的不同实行分区管控,比如:地下停车、人防工程系统等是各功能区必须配置的,但是地下能源、地下公共空间系统等需在核心功能区配置,还可选配地下垃圾、地下物流等。

新片区管委会告诉记者:“通过管控分区,不同地下空间有策略的差异。制定详细指引表,未来开发者、建设者能迅速找到定位,知道地下要做什么。”

此外,管委会工作人员说:“我们鼓励不同地块之间互相沟通、整体开发。系统化开发利用,不仅能提升地下空间的互补能力,也可以减少出入口、优化区域交通、提升区域品质。地下空间不连通的话,只能叫地下室;相互连通的话叫地下空间;但做成系统化利用的话,才能叫地下城市。《导则》就是按照地下城市的系统功能来编制的。”

标签: 地下空间优化区域

资讯播报
精彩推送